在上市公司们纷纷掀起增持及回购潮、公司股东们承诺不减持等背景下,成都先导(688222.SH)的股东却在“逆势”减持,赶在除夕前套现超2000万元。
2月20日,成都先导披露公告表示,公司股东钧天投资在2024年2月5日-8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了232.30万股公司股份,减持比例0.58%,交易均价10.2元/股,减持总金额2369.26万元。
一位投资者在股吧中感叹:“到现在还在减持!难怪涨不上去!”显然,股东“逆行”减持惹投资者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先导上市解禁以来,持股5%以上的股东就减持不断,“组团减持”频现。股东减持属于正常投资行为,本无可厚非,但股东频频减持、组团减持、逆势减持等,都让成都先导格外惹人注目。
股东年前紧急套现为哪般?
据公开资料,钧天投资及其关联方钧天创投于2021年5月13日至2024年2月8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合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共计1763.38万股,占总股本的4.4%;本次权益变动后,上述主体合计持有公司4.999991%的股份,不再是公司5%以上的股东。
腊月二十九还在减持,且在低点减持,钧天投资此番操作除“自身资金需求”之外,也与盘面情绪强相关。
钛媒体APP了解到,1月25日,在一项提交给美国众议院的《生物安全法案》草案版本中,药明康德等公司被提及。该法案旨在禁止美国政府及其资助的机构购买和使用部分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和服务,并禁止政府机构与这些公司签订、续签或者扩展合同。
上述消息传出后,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等上市公司股价急速下挫,悲观的市场情绪迅速蔓延至整个CXO板块,带崩成都先导等一众医药外包类上市公司。
盘面数据显示,1月26日至2月6日,成都先导股价急速下挫,甚至在2月6日创下股价新低8.85元,相较于1月25日收盘价13.17元,期间跌幅一度高达32.8%。
面对这来势凶猛的跌势,投资者如坐针毡。
而钧天投资早在2023年7月份便已定下减持计划,这波市场情绪恐慌下的紧急套现便顺理成章了。
值得一提的是,开年来,沪股通的减持也是来势汹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月19日,成都先导被沪股通减持45.32万股,最新持股量为20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
“股东组团减持”频现
翻开成都先导公告,涉及“减持”的公告高达34条。从2021年4月解禁以来,公司股东的减持未曾间断,“组团减持”频现。
2021年4月份,刚一解禁,成都先导股东华博器械、东方佳钰、钧天投资、钧天创投、腾澜生物、巨慈有限、渤溢新天、鼎晖新趋势、长星成长等股东们便迫不及待地展开大规模减持。 且从此,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进行的紧锣密鼓的“减持巨幕”迅速拉开。
2021年11月,6个月的减持期刚满,新一轮的“组团减持”便疾驰而来。华博器械、东方佳钰、钧天投资、钧天创投、巨慈有限、鼎晖新趋势、长星成长等拟合计减持不超9.93%的公司股份。
2023年3月份,天量减持再度来袭,华博器械、东方佳钰、钧天投资、巨慈有限、渤溢新天、鼎晖新趋势、钧天创投、长星成长等拟合计减持公司不超过18.95%股份。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公司不得不回应频频来袭的“组团减持”,成都先导在2023年3月份的减持公告中表示:“本次减持计划所涉及股东为公司IPO首发前股东,系伴随公司一起成长的天使轮、A轮、B 轮融资股东。股东发布减持计划系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基金存续期限等多方面因素自主决策。”
股东减持通常被市场视作“公司预期”的考量要素之一,结合成都先导断崖式下滑的扣非净利润等,公司盘面走势整体难言乐观。据公司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扣非后净利润仅为250万元-370万元,同比大幅下滑70.40%-80%。
在今日CRO板块整体急速反弹背景下,成都先导呈跌势。截至20月20日收盘,成都先导报收11.58元,跌幅0.17%,早已跌破发行价20.52元,“首只科创板川股”的光环已然不再。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张海霞)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