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的向死而生:我为死亡修了7个学分

“除去虚名和成就,你的人生还剩下什么?”纪录片《筑梦者之李开复向死而生》李开复也在现场分享了他患病之后17个月的反思和重生。

“除去虚名和成就,你的人生还剩下什么?”

这是创新工场创始人、“梦想导师”李开复经历过癌症的病痛折磨之后,在6月27日首映的纪录片《筑梦者之李开复向死而生》的片尾对生活的追问和思考。

这部纪录片,以李开复罹患癌症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的重新定位和思考为背景。片中,李开复自述了历经两个月确诊、六个月化疗、九个月休养的经历,并坦言“一度认为自己活不过100天”的绝望。李开复更是首度在片中披露了留学时期的家书,第一次哽咽说出欠已故父亲的一句道歉,第一次落泪谈及母子深情,第一次温柔细述对妻子与女儿的亏欠。

李开复除了创新工场创始人的身份,也是曾任职苹果、微软、谷歌三家上市公司的总裁级人物。在离职创办创新工场后,不仅在形式上对天使投资进行了创新,也借助着他的个人魅力帮助者创业者不断成长、成熟。

而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癌症患者。从人生的巅峰坠入病痛的折磨,从喧嚣抵达沉寂,这是属于李开复的17个,也是包含了17个月的追问与忏悔。

在纪录片首映礼上李开复反思道:

“健康、亲情、爱,才是永恒。牺牲健康去换取所谓的成功和梦想,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他还说,以前总鼓励年轻人要去追求什么,现在则不一样了,他认为“年轻人需要放下追逐虚名,关注健康、亲情和爱才更重要。”

除了纪录片,李开复还出版了新书《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在遭受病痛折磨后李开复修到了哪7个死亡学分?李开复的答案是:健康无价;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理由;珍惜缘分、学会感恩和爱;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避免名利的诱惑;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我们的人生到底是为什么?

以下是李开复在首映礼中的演讲实录,略经钛媒体编辑:

谢谢各位,非常感谢今天各位嘉宾的到来。让我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生病的心路路程。平时我工作的时候,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包括今天。我从来没有想到,面临死亡,面临癌症的时候,我心中想过的每一个思念都和我的工作丝毫无关。有一个很著名的护士看护了很多临终病人,大部分的临终病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我们每个人都要临死才会想到这样的事情吗?我相信今天的纪录片和我出的书,能阐述我个人向死而生的过程。向死而生本身的意思,就是人在世俗里面很容易陷入今天的现实世界里面。而面对死亡,我们反而容易得到顿悟,了解生命的意义,让死亡成为生命旅程中无形的好友,温和提醒我们,好好活我们的生命,不是只渡过每一天的日子,也不是只是追求一个现实的名利目标。

这本书的副标题——死亡学分,一共有7个学分。

第一个学分:健康无价。

在我平时的生活,我热爱美食,不爱睡眠,认为睡眠是浪费时间,每天起来回E-mail,给我员工证明我工作多努力。生病以后,才深深体会到,其实健康失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生命最重要,健康和生命是一样重要的。

如果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很多人会认为说,你就养生吧,就没有事业了,什么都不要了,过退休的生活,过慢日子吧。我领悟以后,和几位朋友交流以后,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每一个人的健康,其实不是要放弃一切。我们的健康如果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我们的睡眠、压力、运动、饮食。如果这4点达到即可,对年轻人来说,你是可以努力工作的,一个礼拜拿3、4个小时维护你的健康。我非常希望在这里告诉大家要爱惜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有一天,像我这样几乎后悔,几乎来不及,才知道学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第二个学分:一切的事物都是有它的理由的。

我们往往把发生在自己身体的事情,认为一定做错了才惩罚到我身上。其实不见得如此,世界的玄妙我们只了解里面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也许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理由。我们应该多思考当一件事发生以后,是不是有什么正面的启示或者正面的力量;发生一个灾难,是不是不要把它当成一个果,而是把它当成因,如果把它当成因,任何的灾难都是学习的机会;如果我们生病了,是让我们学会生活更健康;也许我们无助的时候,让我们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也许我们面临死亡,才能教会我们分辨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个学分:珍惜缘份,学会感恩和爱。

一直到面对死亡的时候,才知道对于家人对我无私的爱,我当年是多么冷漠。虽然我告诉朋友说,我一放假就陪我们的母亲,但是我们只有4周的假。陪母亲5天以后,我就认为我的任务完成了。一直到我自己面临死亡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是多么冷漠,我是以多么敷衍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口中的孝顺。

我觉得真正改变应该有三个层次。最基本的是别人对你好,你感觉到了这是感恩;再稍微好一点的是别人对你好你要回报他;第三个层次就是主动不要求回报付出关怀,这才是最高的境界。我的父母、姐姐、妻子、女儿都是不要求回报的。无论我怎么对待他们,无论我是因为事业把家庭从美国搬来了中国又搬回美国,再搬回中国,又迁回台湾,整个过程对他们是多么煎熬,我只想做好我的事业。

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义,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能和亲人在一起,他们能这样对我们,这不是猿猴演变出来的人类,是因为被教导,孔子所说的亲情。我觉得这样的缘份,真的是久别之后的重逢,我们应该珍惜人生中的缘份和爱护。

所以我生病以后我就决定说,我要改变我的方式,每一周不但要陪我的妈妈,还要陪我的姐姐。我到了台湾,花更多的时间和我爱人在一起。我女儿要考大学,我帮她做各种准备。也许我对父母的爱可能很难直接给他们回报,但是至少对妻子女儿,过去的17个月,我做的一些事情,也学会如何感恩,如何爱,如何直接表达。

父亲节的时候,我发了一条微博,是我女儿亲我的照片,我鼓励更多的孩子亲他们的父亲。我看他们的留言,很多女孩子说这么大了,怎么好意思,父亲很威严。爱不是藏在心里的,是应该表达出来的,如果没有表达,以后没有机会的话会很后悔

第四个学分: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

我的癌症是淋巴癌四期,我认为我的生命并不长了。当时我也想到,如果我的生命真的只有100天了,我会怎么样渡过这个时间?我的结论和看护临终病人的护士是非常相似的。我的结论是说,我要让我的亲人知道我如何爱他们,我和他们在一起渡过特别难忘的时光,无论是和妻子去我们蜜月的地方,或者和孩子去一个我们过去特别快乐的地方,怀念回忆过去的美好,去吃我们爱吃的东西,做我们爱做的事情,这才是活。我希望活的时候,能全心全意每一刻活着,不只是脑子不停想我的公司,想我的事情。开始看世界其实是充满了美好的东西的。

如果稍微偶尔慢一下,能活在当下,才能体验到这些美好,才能感觉自己没有白活。慢下来的时候,才会感受世界的美好。这是美食,这是我们最爱的酒,这是漂亮的衣服,留到哪一天才会穿。我鼓励你们,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推到以后和将来,去找一个等特殊的日子。我希望我们都活在当下,今天为什么不能成为那个特殊的日子呢,让每一天都成为最特殊的一天。我觉得人生如果这样活下去,不仅仅是最后的一百天,而是每一天都这样活下去,一定会非常圆满,丰富。

第五个学分:经得住名利的诱惑。

我们小的时候,我父亲跟我们说,不要爱财。对财富来讲,越多越好,但是不会贪婪的得到更多。中国有一个通病,特别爱名。我父亲留给我10个字,有容则乃大,无求则更高。人死留名,我们希望做好的事情是对的,希望留名没有任何的必要,除了孔子以外,有哪个人被大家都记住了。我相信我们每一位50年以后都没有被别人记下来。

当你特别纠结自己名的时候,或许刻意,或者不刻意,都会让自己追求名成为一种方式。比如说之前我告诉年轻人追求自己的梦想,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做最好的自己。这个话没有错,如果把最大化影响力这个词发挥到极致,每天机械化衡量影响力有没有提升,有没有人听我的演讲,成为我的粉丝。在我生病前的5到10年,慢慢越来越越顺,越来越多人喜欢把我当成他们的导师,一方面出于善心的帮助年轻人,但是不可避免的,每天也在追随有更大的影响力。

听起来是很灰色的地带,影响力是好的吗?要一点名没有关系,我和清云大师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告诉我,其实人是禁不住诱惑的。你要影响力的目的就是让世界更好,不断做好事情,不断衡量,我和别人都做好事就够了,为什么算我卖了多少本书,有多少粉丝呢?这样的过程,让我发现,虽然我认为我一直追求的方向和建议并没有错,但是如果特别机械化的追求效率,衡量每一天的结果,会让我们变得更冷漠无情。所以我发现,虽然我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过度追求名声,让我走偏了。

第六个学分: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

当你追求每一件事情最大化,影响力的时候,你就想认识更多聪明的人。见创业者只见最顶尖的,一个青年人找你签字,如果是普通人,你就不考虑,你会见聪明人,成功人,把自己的一圈都变成社会的顶尖人士。但是我发现,如果真的再继续这么做的话,其实丧失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人是平等的。当我得了癌症,发的第一条微博就是,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我慢慢觉醒的时候,我发现任何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世界的奥妙,不允许我们渺小的人类评估。我们凭什么说这个人是普通人,这个人不怎么样,这个企业不会成功,这个创业者不行。

既然我们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做评估的话,既然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时间允许,我会秉承这样的理念,让我花更多的时间在网上和一些包括所谓的普通网友交流,每一周见一些想要见我的人,哪怕我们从来不认识,哪怕他们并没有特别光辉的履历。我建议大家,不要吝啬给别人爱的关怀。因为你对任何人,优秀的人,普通的人,都是一样的。你对任何人的微笑,一个行为,都可能帮助别人,帮助生命

第七个学分:我们的人生究竟是为什么?

如果我们太狂妄的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们这么渺小,凭什么狂妄,我们世界改变了,是更好,还是更不好,每天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评估出来吗?我认为我们不必强求把改变世界作为我们的要求。如果每天拼命改变世界,那是充满压力的。

我认为来到人生,我们有缘认识周围的人,好好体验人生,结交善缘,做事问心无愧,凭良心,做人真诚平等,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学习,成长,其实那就足够了。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这么做,世界就会变得更好。如果过去我的哲学更多的是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要分秒必争,征求效率做最好的自己。现在我更觉得说,其实生命里很多东西,并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并没有办法每天衡量,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缘份。从现在开始,我不再看世界上很多的缺陷批评他们,我相信每一个平等的生命都是来到这里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人只有有缺陷才能学习成长,我们没有权利过分的批评别人,我们需要做的是怎么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更完善的人。

既然每个人都在持续成长,对于那些曾经伤害我,打击我,或者未来打击我的人,我不但宽恕他们,而且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可能点醒我很多的不足。我相信人生的生命是与大宇宙连在一起的,我们有责任提升自己。我们的生命随着心跳停止也没关系,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死去离开世界,如果这一生是体验、学习、提升,我相信也会让世界更美好,整个世界的群体意识也会变得更正向。

经过这七个教训,我认为珍贵的生命旅程,应该保持着初学者的心态,对世界有儿童一般的好奇心,好好体验人生,让每天的自己都比以前有进步有成长,不要想着改变他人,做事问心无愧,多感恩和爱你周围的人。对人真诚、平等,这样就足够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如此,世界就会更美好,谢谢。(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杨雪丹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写得好

    回复 2015.06.28 · via android
  • 大事情面前检验人性

    回复 2015.06.28 · via android
  • If we want to maintain their health and life, many people will think that you will be healthy, there will be no career, nothing, retired life, live slowly. I understand, after a few friends and exchanges, in fact, it is not true, everyone's health, in fact, is not zhenkongshexiangtou.com to give up everything. Our health, in simple terms, is actually our sleep, stress, exercise, diet. If these 4 points can be reached, you can work hard for young people. Take 3 or 4 hours a week to keep you fit. 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here that you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your health. Don't wait until one day, like me, to regret almost. It is almost too late to know how to take care of your health.

    回复 2017.07.21 · via pc
  • 深有感悟

    回复 2015.07.11 · via android
  • 舍得,每个人总把得不到的或者失去的当成是最好的。

    回复 2015.06.29 · via pc
  • 很高兴他能把他的经历和别人分享!

    回复 2015.06.29 · via android
  • 心灵鸡汤,转成 无为而治。。

    回复 2015.06.29 · via pc
  • 人的最真挚的话

    回复 2015.06.29 · via android
  • 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虽不知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目的是什么。但他的言论确实值得我们反省!

    回复 2015.06.28 · via android
  • 由死向生

    回复 2015.06.28 · via android
更多评论
1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