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钛媒体数据研究中心出品的商业直观栏目,呈现最权威、最准确的数据干货)
过去的2015年,危化品爆炸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年度关键词,天津港爆炸事件引起了全社会人民的关注。
联想到近期四川泸州危化品运输车爆炸和杭州煤气瓶运输车引爆工厂事件,不得不让公众提到“危化品运输”就心头一惊。
专注在物流运输行业的G7公司基于多年积累的数据,得出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中国每年有30万辆“移动炸弹”在路上——装载着危化品的货车们就像一颗颗“移动炸弹”,随时引爆公众敏感的神经,危及公众脆弱的生命。
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虽然危险化学品存在危险性,但从电子产品到建筑材料,从国防工业到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工产品。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迅猛崛起,国内危化品产量也高居不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危化品生产国家。我国危化品运输主要有道路运输及水路运输两种方式,其中80%依靠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中未监管车辆占高达90%。危化品事故中最为多发的两个环节分别是生产和物流。
根据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公布的事故信息,2011-2013年中国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569起,累计死亡638人,受伤2283人,其中生产环节事故240起;运输环节事故193起;仓储环节事故53起,三者相加的事故案例占了总数的85.39%,其中运输环节的事故占比高达33.92%。
危化品运输虽然看似远离我们的生活,实际上却常常在高速公路上和普通的车主和乘客擦肩而过、也普遍存在于修理车厂、路边饭馆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中,与公众安全问题密切相连。
这些令人生畏的“移动炸弹”,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如何能够更好的排查这些“移动炸弹”?如何更好的监管危化品运输车量,降低事故发生?钛媒体“数据研究中心”联合物流互联网公司G7,试图从大数据的角度还原出危化品运输行业的真实图景:
(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数据有时候也不准
用大数据控制,但是需要收集数据
确实应加强监管,监控,近几年我国安全事故太多,损失惨重,教训呀!
危险系数这么高的事物。一定要严加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