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慧雯 首发于科股宝 转发请注明出处
导读
(1)2018年6月美国对华第一次加征关税落地,9天后央行降准,人民币汇率贬值,8月美国对华第二次加征关税落地,次日,央行重启汇率逆周期因子,贬值速度放缓。
(2)我国央行干预汇率的有效性远高于喊话参与债市的金融机构。大部分时候债市跟着汇率走,干预汇率,也将对债市起到作用。
(3)即使降准,央行对汇率的干预能力依然高效。降准降息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又将支撑汇率稳定。静待央行对汇率出手干预,债牛降温,股市低波动、高胜率环境。
(4)此前未出手干预汇率,或出于抢出口的考量,即赶在新的关税加征前,让出口企业有一个较好的外贸环境。一旦关税加征落地,这部分考量就减弱,汇率有望企稳。
正文
1月6日,沪深两市成交量1.0586万亿,12月10日沪深两市成交量2.2万亿,缩水了一大半,假设量化资金成交量减少幅度相对小,无套利对冲保护的纯“裸多”头寸的主动买盘资金则更弱势,即量化成交占全市场成交占比变大。
量化根据指标趋势等来运行,突发重要外部变量和超预期数据才能打乱量化的模型运行。
对于增量资金,除了国家队之外,观察还在债市买买买的险资资金何时出手,是否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区间,债牛是否要阶段性修整,汇率是否得到支撑。
央行计划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回收人民币的流动性。
1月第一周,央行宣布1月将在香港新增发行离岸人民币央行票据,预计规模远超过去单次最大发行规模。
货币的内部价格是利率,货币的外部价格是汇率。两个市场体量上,我国债市规模33万亿,是不到1万亿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的30多倍,大部分时候债市跟着人民币汇率走,即人民币汇率贬值则债券收益率下行。
近阶段央妈喊话债市交易商的动作不断,但见效甚微,债市买盘还是蜂拥,债券利率屡创新低。
历史上,我国央行干预汇率的有效性远高于喊话参与债市的金融机构。
央行还有另一个工具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2022年4月25日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降低1%,2022年9月5日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降低2%。
当前未出手干预汇率,或出于抢出口的考量,即赶在新的关税加征前,让出口企业有一个较好的外贸环境、以一个低的价格对外出货。一旦关税加征落地,则这部分考量就减弱了,即央行干预汇率的必要性更前置。
2018年6月美国对华第一次加征关税落地,9天后央行降准,人民币汇率贬值,8月美国对华第二次加征关税落地,次日,央行重启汇率逆周期因子,贬值速度放缓。
据华西证券,2018年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美元指数走高,2018年6月15日美政府公布第一批价值500亿美元25%关税清单。6月19日易纲行长就金融市场波动接受采访,6月24日中国央行宣布降准50bp,不再跟随美联储加息步伐,7月3日易纲行长、潘功胜就汇率问题发表看法。
人民币汇率自2018年6月的6.4贬值至8月的6.9,10月接近7,期间美元指数6-8月在94-95区间徘徊,10月逼近97.
2018年8月23日美国对华新一批160美元加征25%关税落地,次日我国央行重启汇率逆周期因子,人民币贬值放缓。
那么眼下,1月单次最大规模的香港离岸市场央票发行计划都在准备中,应对关税的降准还会远吗?即使降准,历史经验来看,央行对汇率的干预能力也依然有能力、有效果,降准降息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又将支撑汇率稳定。
此外,当前尽管2025年美联储降息次数减少至2次,但高债务高利率的美国还是处在降息周期里,制约其自身发展的因素依然很多,美元在经历了10月来的大幅拉升后,未来通胀、经济、就业数据扰动依然不可避免,或对美元趋势造成影响。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加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