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工匠,造不出第二个特斯拉

钛度号
进口豪车,不再高贵。
文 | 探客出行,作者 | 魏帅,编辑 | 冯羽

“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2月5日,丰田汽车宣布与上海市达成合作意向,于上海市金山区独资成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计划于2027年投产。

这一最终落地的国产化消息,让雷克萨斯车主李浩(化名)一改往日对于品牌的维护,头一次有了“恨其不争”的想法。

作为雷克萨斯车主,李浩经常面对来自朋友的调侃:“假豪车真丰田”“不如高配凯美瑞”等等。

尽管调侃声不断,但是李浩依然认为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或许在一些配置上雷克萨斯和丰田的车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驾乘的质感只有亲身感受的人才懂得,外行人纯粹看热闹。”

在李浩看来,当初自己愿意为这款车买单的最大原因,便是原装进口的舒适感。进口车的标签,也是李浩在雷克萨斯频繁的降价下,仍然保持热爱的最大信念。

但是,如今国产化“靴子”落地,当初信誓旦旦对于雷克萨斯的看好,如同一支利箭,正中他的眉心。

“没有了进口豪华的剧本,雷克萨斯还剩什么?”李浩坦言。

诚如李浩所言,抛开其被BBA“吊打”的性价比,进口二字,是雷克萨斯活跃在豪华品牌中的最大标签。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加价买车、排队提车更是雷克萨斯销售们挂在嘴边的话术。

然而,在过去的2024年,加价的“剧本”逆转——降价十万、到店可谈的大规模降价政策开始在雷克萨斯的店头蔓延。

“降价是雷克萨斯退无可退的后路。”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中国车市的竞争不可同日而语,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成为主流的情况下,本身进口车成本无法降低,让雷克萨斯的降价策略无法长期持续。

按照张翔的说法,如今落地中国市场的国产化,或许也是时代裹挟下,雷克萨斯选择的最后出路。

1、真国产了

这是一个喊了许久的“狼来了”的故事。

最初的国产话口号,来自于雷克萨斯自身。

2006年,雷克萨斯刚刚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就喊出了“中国市场年销量超过3万辆,将考虑国产化。”

自此,“雷克萨斯国产化”的词条,就常年活跃在媒体视角中。毕竟,在雷克萨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前后的多年间,除了超豪华品牌外,并没有纯正的进口品牌,国产化,似乎是跨国车企们的终局。

然而,令中国市场刮目相看的是,在进口这件事上,雷克萨斯有着自己的坚持。

3万辆之后,又是5万辆、10万辆、20万辆。

2021年,雷克萨斯销量达到了入华以来的巅峰——22.7万辆,但雷克萨斯仍对国产化避而不谈。

但在此之后,雷克萨斯拿到的不再是“爽文剧本”。自2021年销量突破22万辆后,2022年销量直降至17.6万辆。

随后的两年,雷克萨斯更是一路开启了降价模式。

2019年中,家里人让刚大学毕业的李浩选择一辆自己的代步车时,他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就说出了雷克萨斯这个品牌。

“在我们当地,更多地称呼雷克萨斯为凌志。”李浩表示,虽然自己选择的RX系列指导价为47.9万元,超出了原本父亲设定的购车预算,但在几番比较下,最终李浩还是如愿提了车。

李浩清楚记得,当时的提车价格近50万,不仅没有任何优惠,还是父亲找关系才能够快速提到车。“实际上算下来和奔驰GLC都差不多了。”

尽管有些肉痛,但李浩仍安慰自己,毕竟是进口车,和那些“国产车”不一样。

直到去年去4S店做保养,许久不关注车价的李浩才发现,如今的雷克萨斯早就没那么“高贵”,动辄降价10万元。

主销车型ES系列成交价在20万左右,相比于之前动辄加价3万,如今叠加贷款购车方式下的综合优惠能达到近10万元。

 

而这样降价策略,也仅仅是堪堪保住雷克萨斯的销量。

数据显示,2023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为18.1万辆。官方消息显示,2024年雷克萨斯销量实现了正增长,但公开数据显示,其销量也仅停留在18.2万辆上,保住了“正增长”的名头。

2、“时差”依旧很大

不可否认的是,雷克萨斯目前仍然是中国市场销量最高的进口品牌,但它的高光时刻已然过去。

对于雷克萨斯以及背后的丰田汽车来说,2025年宣布国产、2027年投产这两个滞后的时间节点,无疑宣告着落后中国市场的巨大“时差”。

据报道,曾任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刚刚升任丰田中国总经理的李晖曾表示,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压力不光是销量,更是来源于中国客户对车型需求的不断变化,需要思考如何快速地适应和调整,从产品、服务到营销,去适应中国的快速变化。

其话语,无不坦言了雷克萨斯过去几年兼容中国市场、谋求转型的难题。

据「探客出行」向多位雷克萨斯车主了解,尽管车主大多钟情于品牌多年,但在市场层出不穷的新车和强悍的产品力面前,都多少生出对于雷克萨斯一成不变的“怨念”。

“现在的雷克萨斯越改越像凯美瑞了。”在环京区域的一家雷克萨斯4S店内,一位来看车的车主笑称,现在的雷克萨斯在改款时,不仅改款幅度越来越小,还开始“向下致敬”了。

尤其是在主销车型ES上,新旧款外观差别不大,新添加的尾翼也并未给车辆的动力增加亮点,反而更多起到装饰性的作用。

 

内饰方面,则相对改动颇多,更大幅的中控显示屏和实体按键的取消,算是合资品牌等一众跨国企业拥抱“智能化”的基本操作了。细看车型的配置,仍是停留在车道偏离预警、车道居中等低级别的驾驶辅助功能上。

而除了产品本身外,雷克萨斯所仰赖的经销商模式,也在整个中国市场的变化中出现裂痕。

目前,雷克萨斯在华的主要经销商伙伴便是中升集团,其在华多地的旗舰门店,均为中升旗下。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中国车市激烈的价格竞争下,合资品牌尤其是豪华品牌遭受了不小的冲击,经销商的体系也面临重构。主营日系及豪华品牌销售的中升集团也明显感觉到了压力。

有业内人士对「探客出行」表示,经销商处在产业链的下游,抗压能力更弱,面对市场上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需要更敏感。比起一成不变甚至销量下滑的豪华品牌,新兴中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2024年11月,中升宣布与赛力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计划于2025年初春节前开设约40家问界经销店。按照投资机构预计,问界品牌将为中升集团带来一年5万-6万辆的新车销量。

或受此消息面影响,中升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升控股在消息后的两个交易日内涨幅近46%。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榜单已经开始按周计算时,其更迭的速度可以想见。”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几个月就已经可以定一个品牌的生死,又有谁能站在原地不动,等待三年后的雷克萨斯?

3、特斯拉第二?没那么好当

「探客出行」梳理雷克萨斯的产品线发现,雷克萨斯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12款车型中仅有RZ一款纯电车型,另外新能源车型为插电式混合动力的RX 450h+、NX 400h+。

 

相比于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十数款的车型来看,雷克萨斯的电动化进程堪称缓慢。但是在丰田内部看来,雷克萨斯的电动化却是丰田电动化转型的前沿阵地。

按照丰田规划,到2030年,纯电车型销量目标将达到350万辆,其中雷克萨斯纯电动销量达100万辆。到2035年,雷克萨斯将实现100%纯电动化。

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也在公开发言中明确表示,在雷克萨斯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市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包括此前全新成立的BEV Factory,其未来研发的全新一代纯电动产品,也将会从雷克萨斯开始,率先投入市场。

尤其可见,在丰田的电动化目标中,雷克萨斯的地位不可谓不重。

值得注意的是,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在华独资建厂的企业,雷克萨斯的国产化就带着些许比较甚至对标的意味。

同样是上海,同样是独资。

区别在于,2019年,特斯拉落地上海临港,直接盘活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加速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迭代升级,创造了在全球市场中都无可比拟的供应链与成本优势。

而六年后,雷克萨斯落地上海金山,则是直接享受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积累的成本硕果,实现更低成本的本土化零部件以及出口优势。

一定程度上,特斯拉是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雷克萨斯是充分享受中国市场红利。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雷克萨斯国产化之后,对于其在除中国外的全球市场上建立成本优势大有助益。

可以说,在雷克萨斯国产化的新车真正驶出上海金山工厂之前,中国市场的雷克萨斯新车仍都出自日本九州工厂中。这个工厂,至今保留着人工生产环节,包括依靠人的触觉和眼光来检验品质。

在智能工厂、全球标杆工厂林立的今天,很难评价这种日本“匠文化”的优劣。但需要打一个问号的是,在精细化管理、品控严苛已经成为基准的今天,雷克萨斯所标榜的进口豪华,还能领先于中国市场吗?

本文系作者 探客出行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降价、国产化,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有点被动啊。

    回复 2月14日 · via h5
  • 特斯拉当年的风光,雷克萨斯怕是很难复制了。

    回复 2月14日 · via iphone
  • 雷克萨斯电动化太慢了,国产化能帮它一把吗?

    回复 2月13日 · via iphone
  • 雷克萨斯国产化,感觉它的“豪华光环”要变淡了。

    回复 2月13日 · via h5
  • 雷克萨斯的“进口优势”没了,消费者会咋想

    回复 2月13日 · via h5

快报

更多

2025-03-23 22:46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正通过构建“耐心资本”生态支持科创发展

2025-03-23 22:22

高通总裁安蒙谈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正在变得更小、更有能力

2025-03-23 21:52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稳步深化互联互通,积极开拓中东等地区的新资金来源

2025-03-23 21:25

上海贝岭:部分高管拟合计减持不超13.4万股公司股份

2025-03-23 21:19

富佳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6.57万股公司股份

2025-03-23 20:59

亚光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025-03-23 20:51

中国贸促会会长会见苹果公司CEO库克

2025-03-23 20:49

四川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千禾味业产品抽查23批次,均符合国家标准

2025-03-23 20:27

马克·古尔曼:苹果公司致力于为手表添加摄像头

2025-03-23 20:10

3月23日新闻联播速览22条

2025-03-23 19:54

海利生物:股东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2025-03-23 19:46

自由现金流主题基金申报数量已达36只

2025-03-23 19:46

小米在日本开设首家门店

2025-03-23 19:04

和达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025-03-23 18:57

美国参议员现身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5-03-23 18:15

朱民:从中国国内产业链延伸的全球产业链开始初步展现,稳定全球产业链

2025-03-23 17:55

蔡昉:农村养老难需靠尽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别等措施来解决

2025-03-23 17:27

本周新增爱购控股1家境外上市备案企业

2025-03-23 17:27

本周新增名瑞智能、胜华波电器等4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

2025-03-23 17:17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金融机构需从资金中介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

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