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民的质疑和观望中,国有大行股价又创了新高,还能继续涨吗?|钛媒体金融

2月19日,中国银行触及5.6元/股,创新高,2月18日,工商银行触及7.14元/股,建设银行触及8.92元/股,农业银行触及5.334元/股,创新高。

近期银行股尤其是国有四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股价持续攀升并创历史新高,正如年初在招商、中信净利润双双实现增长,2025银行股还能续写2024大涨的故事吗?|钛媒体金融一文中提及对于大行股价的预测:2024年国有大行的表现还是相对稳健的,业绩公布前后会迎来一轮上涨行情,依旧具有很强的配置价值。

然而有不少人股民则认为红利资金会向其他行业股转移,疯狂了两年的大行股今年将受挫,因此不少股民开始看空甚至做空银行股。

图片来自@百度股市通

图片来自@百度股市通

银行股的上涨是机构资金主导、政策与基本面共振的结果

据钛媒体APP了解,推高大行股价的主体仍是以机构资金为主,第一部分是险资等长期资金大规模增持,例如平安集团自2024年底以来耗资近百亿港元增持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H股,中国平安于2024年5月、6月、7月、8月、12月以及2025年1月多次增持工商银行H股,仅今年1月份就四度增持,最新持股比例超过17%,持仓市值超1800亿港元。以新华保险为代表的险资也倾向于购买高股息率的银行股,并且根据分析师预测收益率已超过10%。

第二部分是社保基金与政策引导的中长期资金,由于政策层面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例如《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鼓励社保、保险资金等配置权益资产,据最新的公开数据显示,社保基金中银行业持仓市值占总持仓的40%,保险行业占8%,重仓个股包括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保等国有大行和保险公司,这一数据也强化了银行股长期投资的逻辑。

第三部分是ETF被动资金流入,银行ETF规模持续增长,例如银行ETF龙头(512820)最新规模达21.74亿元,创近一年新高;银行ETF(159887)在2025年2月6日净流入1083.51万元,规模突破3.70亿元;2月7日净流入2628.66万元,规模突破4.00亿元;2月17日净流入1875.93万元,规模突破4.20亿元,整体来看,机构通过指数基金被动配置银行股的趋势明显。

业内人士向钛媒体APP表示,尽管其中不乏散户的身影,但是本轮推高股价的主力依旧是机构投资者,并且本轮的上涨的交易量并没有明显放大,可见进场的机构也开始越来越谨慎,更主要还是为了吸引散户入场接盘。

是什么原因让机构如此看重银行股呢?兴业证券宏观研究员向钛媒体APP表示,政策支持是最重要的点,2024年9月,中央金融办联合证监会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险资、银行理财资金入市;2025年政策进一步升级,赋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这意味着万亿级长期资金被引至股市,银行股具有高股息、低波动的优点,也成了这些资金首选的方向。

第二,2025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7.06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本轮社融增速超预期,主要来源于对公信贷需求超预期,而信贷需求回暖直接利好银行业务扩张。

第三,高股息率吸引低风险偏好资金,在降息背景下,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产品如国债、货币基金等都处于低位,四大行股息率普遍在5%-7%,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吸引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

第四,银行板块基本面稳健,大行的结构调节和转型已接近尾声,资产质量改善明显,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0.5%,拨备覆盖率稳定在209.48%,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也在慢慢释放。

第五,估值修复,银行板块的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长期处于历史低位,在政策催化下估值修复空间显著。截至最新数据,42只A股上市银行股的市净率PB(LF)为0.61倍左右,较2024年初的0.52倍有所提升。

鑫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表示,从银行股的股价上涨驱动因素来看,有两个维度值得思考,一是政策鼓励保险、社保等耐心资本持续增加权益资产投资,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股息红利股是长线资金的重要投资组成部分;二是中国长期利率下行过程中,权益资产的价值会得到重估,优质银行股具有较高的股息率和利差优势,有利于耐心资本长期持有。股息率是银行股去年上涨的逻辑主线,同时叠加地产政策的放松以及市场对于银行净息差下行斜率放缓、基本面即将见底的期待。

东兴证券也认为,一方面,预计银行非息收入贡献较为明显,2024年四季度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带动其他非息收入高增;另一方面,部分优质区域银行去年四季度信贷需求和规模扩张好于预期,实现以量补价。

大行股依旧看多,其他银行股则会出现明显涨跌趋势

那么这个阶段是否还应该持有大行股?有头寸的投资者应该止盈嘛?没有头寸的投资者又是否该进场?

为此钛媒体APP咨询了东方证券分析师,对于银行股未来走势,是“稳中带忧”,长期向好但短期可能波动较大,上涨的空间依旧存在,很多宏观政策分析师都预测了2025年依旧会保持政策红利延续,前期政策中要求落地的中长期资金也会分批入市,银行股作为核心配置标的将持续受益。

但是他也表示了,最近不建议投资者追高,一是年报数据公布在即,市场预期都较好,因此一旦出现不好的数据可能会出现回调;二是部分做短线的机构出现了获利了结转向其他热门板块如AI+科技板块的现象,可能会因为资金的转移抑制银行股短期的表现;三是目前银行大都面临资本补充压力,银行为了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部分大行已在2024年通过增发股票或债券补充资本,稀释股东权益,2025年这一趋势还会继续,股价可能受到对应冲击。

资深股民向钛媒体APP透露,据他的投顾表示,近期虽然中国银行等四大行的股票涨势喜人,但是进场的更多是机构,他推断只要散户不进,这类股就一直拉升,中行股票3月底就可能达到6元/股左右,年底甚至可能突破10元/股,因此他认为现阶段适合获利了结一部分头寸,等财报季后,价格稳定再进场。

东方财富证券分析师向钛媒体APP表示,银行股分化趋势严重,大银行股属于慢牛,短线思维是耐不住的,更适合作为底仓,进行长期投资;第二梯队的资产质量优良、零售业务占比高的银行,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可能更具弹性,具有明显的趋势性,可以根据消息面进行短线交易,第三梯队则是区域经济承压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可以选择业绩表现和综合竞争力表现前几名的银行,如苏州银行等,也会有明显的交易波段。

东方财富资深投顾向钛媒体APP透露,他的客户很多都“不听话”,从2023年开始,他就坚定看多大行股,但是他的客户很多拿不住,不少客户在去年年中就离场了,还有一部分客户在年初开始看空甚至做空银行股,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涨势不可能持续,已经接近峰值,春节前他就让这些做空的客户割肉,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保持原本的看法,现在大行股再创新高,无疑是给这些“不听话”的客户一记重锤。他表示,接下来他还是会坚定看多大行股,短期的小波动不会影响趋势上的上涨。(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婧滢,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银行要补充资本,这对股价影响大不大啊?有没有懂行的给讲讲。

    回复 2月20日 · via pc
  • 资深股民和投顾都看多,我是不是也跟着买点,大家给点建议呗

    回复 2月20日 · via h5
  • 年报数据要是不好,股价肯定跌,啥时候出年报啊,心里没底。

    回复 2月20日 · via h5
  • 有人看空银行股,我却觉得还能涨,到底该听谁的,太迷茫了!

    回复 2月20日 · via pc
  • 说大行股适合长期投资,可短期波动也得考虑,大家怎么平衡这俩?

    回复 2月20日 · via iphone
  • 第二梯队银行弹性大,想做短线,有啥挑选技巧不,求大神指点!

    回复 2月20日 · via h5
  • 国有大行股价涨这么猛,还能继续冲吗?我想加仓,又怕站岗,纠结啊!

    回复 2月20日 · via h5
  • 原来是机构资金和政策在起作用,那这些利好能持续多久呢?谁知道?

    回复 2月20日 · via pc

快报

更多

2025-03-23 14:46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正通过构建“耐心资本”生态支持科创发展

2025-03-23 14:22

高通总裁安蒙谈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正在变得更小、更有能力

2025-03-23 13:52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稳步深化互联互通,积极开拓中东等地区的新资金来源

2025-03-23 13:25

上海贝岭:部分高管拟合计减持不超13.4万股公司股份

2025-03-23 13:19

富佳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6.57万股公司股份

2025-03-23 12:59

亚光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025-03-23 12:51

中国贸促会会长会见苹果公司CEO库克

2025-03-23 12:49

四川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千禾味业产品抽查23批次,均符合国家标准

2025-03-23 12:27

马克·古尔曼:苹果公司致力于为手表添加摄像头

2025-03-23 12:10

3月23日新闻联播速览22条

2025-03-23 11:54

海利生物:股东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2025-03-23 11:46

自由现金流主题基金申报数量已达36只

2025-03-23 11:46

小米在日本开设首家门店

2025-03-23 11:04

和达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025-03-23 10:57

美国参议员现身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5-03-23 10:15

朱民:从中国国内产业链延伸的全球产业链开始初步展现,稳定全球产业链

2025-03-23 09:55

蔡昉:农村养老难需靠尽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别等措施来解决

2025-03-23 09:27

本周新增爱购控股1家境外上市备案企业

2025-03-23 09:27

本周新增名瑞智能、胜华波电器等4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

2025-03-23 09:17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金融机构需从资金中介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

8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