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了,大折叠屏手机为什么还没降到5000元?

钛度号
别卷轻薄了,卷卷价格吧。

文 | 太平洋科技

六年多过去,折叠屏手机依然高高在上。

2018年10月,柔宇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售价8999元起;

2025年2月,OPPO发布全球最薄的折叠屏手机OPPO Find N5,售价仍然是8999元起。

折叠屏初登场时,就以近万元的价格被称为“数码奢侈品”;六年多过去,到了2025年,折叠屏价格依然算不上“亲民”。尤其是大折叠屏手机(横向折叠屏,也称书本式折叠屏),仍然维持着万元左右的高价。

一直以来,手机行业都是高度竞争的市场,一项新技术往往会被快速普及。

例如,2016年出现的全面屏设计,2018年兴起的高刷新率屏幕,最初都首搭在各家的旗舰机型上。但随后几年,这两项配置都很快被普及到各个价位,如今,一些售价仅百元的“老人机”甚至也采用了全面屏和高刷屏。

但折叠屏手机似乎成了一个例外,无论手机市场竞争多么激烈,价格始终坚挺。

六年多过去,第一个发布折叠屏的厂商,柔宇科技已经倒闭,而后继者无论是华为、三星,还是“性价比杀手”小米,都始终难以让折叠屏走向更大市场。

究竟是厂商不想做低价折叠屏,还是另有隐情?

折叠屏,价格很不亲民

让我们看看现在的折叠屏手机究竟有多贵,PConline统计了最近一年发布的新款折叠屏手机:

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售价19999元起;

荣耀 Magic V3售价8999元起;

vivo X Fold3 售价6999元起,X Fold3 Pro售价9999元起;

小米MIX Fold4售价8999元起;

OPPO Find N5售价8999元起。

放眼望去,除了vivo X Fold3 标准版起售价低于7000元,另外几款均在9000元左右,而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作为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售价则高达近两万元。

显然,它们都和“亲民”搭不上干系。

事实上,要说整个手机市场,便宜的折叠屏并非没有,努比亚Flip和荣耀Magic V Flip起售价已低至三四千元。只不过,它们都属于小折叠(竖向折叠屏,也称翻盖式折叠屏)。而在折叠屏市场,大折叠屏才是主流。

根据IDC数据,20234年,中国小折叠屏的市场份额只有23%。

此外,尽管小折叠价格早已跌破5000元,但其产品属性却逐渐脱离手机定位,越来越像一个时尚单品。

对此,市场研究机构IDC表示,竖折产品除了携带方便以外,消费者依然缺乏必需的使用场景,同等价位下使用体验与直板机也有明显差距,并且产品质量还有更大提升空间。

因此,在大折叠屏价格高企,小折叠实用性堪忧的现实下,对大部分人来说,折叠屏始终有些“高不可攀”。

主攻轻薄,手机厂商方向错了?

事实上,手机厂商并非没有为降价努力过。

柔宇科技虽然是全球第一个发布折叠屏手机的厂商,但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柔宇的折叠屏产品始终没能大规模销售,真正让折叠屏大规模商用的其实是三星和华为。

2019年,华为发布Mate X,起售价高达16999元;同一年,三星发布Galaxy Fold,起售价同样高达15999元。因此,FlexPai柔派虽然顶着“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的名头,但其8999元的售价反而在当时是个例外。

两年后,当主打性价比的小米进入折叠屏市场时,把大折叠屏的起售价拉低到了9999元(小米MIX Fold),这也是首款低于一万元的折叠屏手机。

但折叠屏降价之路到此就开始陷入停滞了,直到今天,主流厂商的大折叠屏依然在9000元左右。部分原因可能要归功于厂商调整了攻坚方向,不再把降低价格作为首要任务,而是着力让大折叠屏更轻更薄。

例如,2019年上市的华为Mate X足足有300克,折叠厚度达11毫米,远超普通直板手机。而到了2023年的华为Mate X3,重量已降至241克。刚刚上市OPPO Find N5,则把机身厚度做到了8.93毫米,重量只有229克,比iPhone 16 Pro Max还要轻薄。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两年,手机厂商纷纷宣传自家的折叠屏已经可以做到“从尝鲜到常用”了。

但与此同时,为了更轻薄,手机厂商们在折叠铰链、屏幕、机身设计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这么做的后果是,折叠屏在不断变轻变薄,但成本却始终降不下来。例如,OPPO Find N5的钛合金天穹铰链,最薄零件仅 0.15mm,通过航空级钛合金3D打印技术打造,成本较高。

根据CINNOResearch的数据显示,目前折叠屏铰链的成本在110美元(770元人民币)左右。要知道,iPhone的屏幕成本只有90-100美元。

折叠屏的柔性屏幕更是金贵,由于柔性OLED屏幕良品率低(部分厂商仅50%-60%),且需特殊材料(如30微米超薄玻璃)。华为Mate X5内屏维修成本高达5199元,远超普通手机屏幕。

但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认可这套轻薄逻辑,有用户就表示,“我觉得大家需要折叠屏,但如果价格变低,变厚点,没有那么极致,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另一个和技术无关的因素在于,手机厂商都渴望把折叠屏作为冲击高端市场的利器。因为高端市场的“王者”苹果,至今还未推出折叠屏手机,其他厂商拥有难得的错位竞争的机会,因而不愿持续下探价格。 

市场增速放缓,苹果折叠屏箭在弦上

据IDC数据,去年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250万台,在连续9个季度的高速增长之后,首次同比下降9.6%。

对此,IDC分析表示,虽然在轻薄、续航、影像、折痕等方面不断进步,但价格、质量、内部空间等先天劣势,使得折叠屏手机在使用场景和消费人群上已经难有更大突破和吸引力。预计2025年折叠屏手机将进入“小年”,更多厂商持观望态度,将更加保守。

对手机厂商们来说,当折叠屏增速放缓,或许现在正是让折叠屏走向大众的最好时机。

另一边,长期缺席的苹果,也准备终结其他厂商的好日子了。

不久前,天风证券分析师、知名苹果爆料人郭明錤表示,苹果准备在2026年秋季推出其首款折叠iPhone,并计划在随后的一年内发布折叠iPad和MacBook。

据知情人士透露,即将面世的折叠iPhone设备展开时,屏幕大小相当于两部6.1英寸iPhone合并后的尺寸,大小与一台iPad mini相当。

有业内人士预测,折叠iPhone首批出货量预计将达到800万台至1000万台,并在次年增长至2000万台。而整个2024年,国内折叠屏销量也只有1000万台左右。

苹果的加入,无疑将再次搅动折叠屏市场,或许,届时我们能看到更多平价折叠屏手机。

本文系作者 太平洋科技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我还没用用过折叠屏

    回复 2月21日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2025-03-23 22:46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正通过构建“耐心资本”生态支持科创发展

2025-03-23 22:22

高通总裁安蒙谈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正在变得更小、更有能力

2025-03-23 21:52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稳步深化互联互通,积极开拓中东等地区的新资金来源

2025-03-23 21:25

上海贝岭:部分高管拟合计减持不超13.4万股公司股份

2025-03-23 21:19

富佳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6.57万股公司股份

2025-03-23 20:59

亚光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025-03-23 20:51

中国贸促会会长会见苹果公司CEO库克

2025-03-23 20:49

四川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千禾味业产品抽查23批次,均符合国家标准

2025-03-23 20:27

马克·古尔曼:苹果公司致力于为手表添加摄像头

2025-03-23 20:10

3月23日新闻联播速览22条

2025-03-23 19:54

海利生物:股东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2025-03-23 19:46

自由现金流主题基金申报数量已达36只

2025-03-23 19:46

小米在日本开设首家门店

2025-03-23 19:04

和达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025-03-23 18:57

美国参议员现身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5-03-23 18:15

朱民:从中国国内产业链延伸的全球产业链开始初步展现,稳定全球产业链

2025-03-23 17:55

蔡昉:农村养老难需靠尽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别等措施来解决

2025-03-23 17:27

本周新增爱购控股1家境外上市备案企业

2025-03-23 17:27

本周新增名瑞智能、胜华波电器等4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

2025-03-23 17:17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金融机构需从资金中介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