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东南亚全面开花,出海人才还够么? |钛媒体「出海参考」

随着落地东南亚的中国企业剧增,企业对本地人才需求同样升高,该区域高端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图片由 AI 生成

“我们在新加坡招人越来越难了,”德赛西威高级副总裁林广球感慨道,“幸好我们出海早,企业雇主品牌在上升,也积累一些人才管理的经验”。

德赛西威是一家位于广东惠州的移动出行科技企业,其智能座舱域控和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领先全球市场。2012年,德赛西威已经在新加坡设立办公室,目前已经在东南亚打造了以新加坡为中心的研产销全套人才体系。

和出海13年的德赛西威相比,多数中国企业是从近两年才开始着手落地海外。一位在美国创业多年的华人观察到,去年出海最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本地有团队了。

作为地理上离中国更近的东南亚,更是企业落地的首选,尤其是新加坡。

中国商务部2024年9月发布《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对东盟投资251.2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34.7%,其中对新加坡的投资较上年更是增长了57.9%。

根据钛媒体出海参考对2020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对比,截止2023年底,中国在东盟设立超过7400家直接投资企业,较2022年底增长近900家企业,较2020年底增长多达1400家;截止2023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雇佣的海外员工超过72万,较2022年底增长近6万,较2020年底更是增长了17万人。

随着落地东南亚的中国企业剧增,企业对本地人才需求同样升高,该区域高端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领英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二(64%)的亚太地区人力资源人士表示,在他们收到的职位申请中,符合招聘标准的不到一半。

不难看出,在中国企业选择出海“必选项”的同时,企业招聘需求似乎无法快速得到满足。随着企业本地团队扩大,海外员工的管理与融合成为了出海企业新的命题。 

东南亚出海规模升级,“新加坡+1”成区域新战略

“我们发现过去一年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出海有全行业全面开花的感觉。” 领英中国区总经理王茜对钛媒体出海参考表示,“早期我们看到出海企业主要以互联网为主,例如腾讯、字节跳动等公司。这两年先进制造业出海东南亚的趋势非常明显。不仅是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还包括餐饮、饮料、潮玩等零售消费,都在全面出海东南亚。”

今年1月份中国商务部公布数据分别显示,2024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1438.5亿美元,同比2023年上涨10.5%,其中对东盟投资增长更快,同比上年增长12.6%。从行业看,投资流向的前三行业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从国家看,新加坡历来是中国在东盟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国。2023年中国对新加坡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占中国对东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2.1%。

因此这里也成为多数企业在东南亚甚至是亚太区域的总部。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携程、小米纷纷在这里设立东南亚或者亚太区域总部。

不过中国对东盟投资也正在流向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王茜观察到,过去一年在领英服务的2000多家中国出海企业中,招聘需求发布需求越来越多的是智能制造企业,而过去更多的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很多中国企业筹备在新加坡搭建团队,不过周围的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呈现增长趋势,制造业客户在这些国家的招聘需求非常强烈。

投资流量的转变背后映射出中国制造企业在东南亚发展的新策略,新加坡+1。

受限于新加坡国土面积和劳动力结构,制造企业要拓展东盟市场不得不在东南亚其他国家设立基地甚至是区域总部。

近日美的集团宣布,在泰国设立全新区域总部,与新加坡总部形成双枢纽运营模式。

知名光伏企业天合光能先是在新加坡建立亚太总部后,又陆续在泰国、越南等地建立东南亚生产基地。

信息技术提供商万国数据同样采取了“新加坡+1”的策略,在新加坡建立了国际总部后,又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和印度尼西亚峇淡岛投资修建大规模的数据中心。

本地大规模招聘开始,高端技术人才缺口困境显现

印尼招聘平台KUPU CEO周海波行向钛媒体出海参考表示,现在印尼大规模用工的公司越来越多,公司业务从高端猎头服务扩展到了PRO(招聘流程外包)和staffing(人才派遣)。

企业在东南亚的战略升级,企业对本地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技能随之提升,本地人才供应难以满足出海中企需求,高端技术人才缺口困境凸显。

以德赛西威为例,最初出海也是为了拓展海外业务,随着销售订单增加、客户服务需求变高,本地工程人员、技术研发人员的需求逐步扩大。

德赛西威目前在新加坡已经拥有近百人的团队,其中80%是研发人员,为海外业务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撑。

如何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入是德赛西威过去和现在都在面对的难题。

林广球表示,最初德赛西威在新加坡招聘需要跟博世、大陆等更具知名度的国际企业竞争,当前德赛西威还需要跟小米、阿里巴巴等中国科技出海企业竞争招聘算法工程师等高端人才。

不难看出,随着中国企业出海加速,科技对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移动出行等多个领域的渗透,招聘高端科技人才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和复杂。

而且高端技术专家并不是把收入看作第一目标,这样企业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变得更为困难。

除此之外,林广球表示,由于业务增长的目标和需求,企业将需要持续招聘并扩大对行业人才的需求,大规模招聘同样成为挑战。过去五年德赛西威在国内从3000人的规模迅速增长到1万多人,但在国外实现这种增长会有很大困难。

与深入本地的出海企业相比,新出海企业在海外团队搭建上面临着一些不同的挑战和不适。

王茜将其总结为三点,第一是企业忽略了本地员工梯队的搭建。刚出海的中国企业都希望外派员工,然而东南亚各国都有本地与外籍员工比例的要求,同时外派员工成本、本地合规成本和雇佣成本都在逐步提高。因此,中国企业不仅需要外派员工,还需要搭建本土员工人才梯队。

第二是忽视人才培养体系。无论是新加坡、马来西亚还是亚太地区,海外人才非常关注人才培养体系,他们希望企业有成熟人才培养系统帮助他们成长。

第三是文化融合。许多中国企业想要找到复合型人才,他们希望对方既能理解总部的战略诉求,又能理解本土市场,能将本土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当这两种需求放在一起时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长远看,打造更具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全球化人才体系,是中国出海企业当下面临的重要挑战。

技术的推进同样在改变人才供需的平衡,挑战出海企业招工环境。

领英统计显示,全球有超过10% 的职位在2000年并不存在,例如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社交媒体运营。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过去一年领英上列出人工智能知识技能的职位增加了 6 倍多;到 2030 年70%的工作技能预计被人工智能改变。

东南亚的劳动力需求被企业和技术加速改变,出海中企如何找到人才,开展业务?

技能优先+机制优先,海外人才策略的新思路

在领英全球首席经济机遇官Aneesh Raman看来, 人才市场从来都是动态的、上下波动的。如何看待这种变化、使用这种变化、制定长期人才战略是出海企业需要特别思考的问题。

长期生活在新加坡的领英亚太区首席经济数据学家蔡佩颖认为,优秀的人才很多,如何找到对的人才是关键。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布的 2024 年世界人才排名中新加坡名列世界第二,30%以上的新加坡劳动力拥有大学以上学历,还有15%劳动力拥有各类专业文凭。

德赛西威观察到,紧邻新加坡的马来西亚也有数量相当可观的优秀工程师人才,印度尼西亚的人才数量也在增长。

因此,Aneesh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或将是企业找到人才库的突破口。

Aneesh强调,招聘者需要转变为技能优先策略,把技能摆在首位,而不是依靠人脉关系、求职者学历、大企业经验来做出判断。 

他介绍道,领英在全球有11亿会员,在领英多款已经结合AI技术的人才盘点、人才数据洞察、技能图谱等产品协助下,中国企业成功找到了对海外业务拓展最关键的“一号位”人选,精准触达到他们急需的高精尖技术人才,甚至协助企业确定了海外研发中心的选址。

以业务需求导向开展招聘工作是解决当前企业大规模用工焦虑的有效手段。

依据德赛西威的经验,找到能够解决当前客户需要什么产品、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的技术专家是企业开始大规模招聘的第一抓手,然后再针对大规模招聘做好系统性的招聘规划,以支撑海外业务增长需求。

面对更长期的团队管理和融合,德赛西威的经验是强调管理机制和合作机制,减少口号式的文化学习和认同。用更加实际,能够实践、有应用场景的机制,将理念传递到海外员工

基于当前跨文化、跨组织协作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德赛西威设计了“认可计划”。希望通过及时认可,激发了员工工作热情,提高敬业度。项目推出三年来,“七天内是否获得认可”的增幅最高,员工敬业度有效提升。

文化融合、法律环境、人才观念和品牌建设是过去领英看到中企出海面临的四大挑战。面对2025新的转折点,领英中国区总经理王茜认为,中国企业需要做好的是全球化与本地化协同发展,从出海招聘者走向全球吸引力雇主。

在德赛西威看来,中国企业向上发展的趋势和业务高成长性带给当地人才的机会,正是中国企业对海外人才的核心吸引力。 (作者:王璐,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希望中国企业出海能越来越好,解决人才难题,在东南亚站稳脚跟

    回复 3月1日 · via h5
  • 文化融合确实难,要找到既懂总部战略又熟悉本土市场的人太难了。

    回复 3月1日 · via h5
  • 德赛西威“认可计划”效果不错,其他企业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回复 3月1日 · via h5
  • 虽然人才竞争激烈,但中国企业的发展潜力,对人才还是有吸引力的。

    回复 3月1日 · via iphone
  • 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发展得挺猛,可高端人才却不够用了,这可咋整?

    回复 3月1日 · via pc
  • 德赛西威出海早有优势,新出海企业招人竞争这么大,真不容易。

    回复 3月1日 · via iphone
  • 忽视人才培养体系可不行,海外人才很看重这个,企业得长点心。

    回复 3月1日 · via pc
  • “新加坡+1”策略挺明智,能解决不少企业在东南亚发展的难题。

    回复 3月1日 · via android
  • 人工智能让职位需求大变样,出海企业招工也得跟上这变化。

    回复 2月28日 · via pc
  • 企业扩张,高端技术人才缺口却大,东南亚这人才市场得好好调整。

    回复 2月28日 · via android
更多评论

快报

更多

2025-03-23 22:46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正通过构建“耐心资本”生态支持科创发展

2025-03-23 22:22

高通总裁安蒙谈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正在变得更小、更有能力

2025-03-23 21:52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稳步深化互联互通,积极开拓中东等地区的新资金来源

2025-03-23 21:25

上海贝岭:部分高管拟合计减持不超13.4万股公司股份

2025-03-23 21:19

富佳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6.57万股公司股份

2025-03-23 20:59

亚光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025-03-23 20:51

中国贸促会会长会见苹果公司CEO库克

2025-03-23 20:49

四川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千禾味业产品抽查23批次,均符合国家标准

2025-03-23 20:27

马克·古尔曼:苹果公司致力于为手表添加摄像头

2025-03-23 20:10

3月23日新闻联播速览22条

2025-03-23 19:54

海利生物:股东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2025-03-23 19:46

自由现金流主题基金申报数量已达36只

2025-03-23 19:46

小米在日本开设首家门店

2025-03-23 19:04

和达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025-03-23 18:57

美国参议员现身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5-03-23 18:15

朱民:从中国国内产业链延伸的全球产业链开始初步展现,稳定全球产业链

2025-03-23 17:55

蔡昉:农村养老难需靠尽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别等措施来解决

2025-03-23 17:27

本周新增爱购控股1家境外上市备案企业

2025-03-23 17:27

本周新增名瑞智能、胜华波电器等4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

2025-03-23 17:17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金融机构需从资金中介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

18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