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撕掉了化妆品行业的遮羞布

钛度号
不止是华熙生物。

文 | 卿照

2025年3月,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一封措辞严厉的全员信震动行业。

信中直指企业三大症结:增长失速、转型阵痛、官僚主义。这封“刮骨疗毒”的宣言,不仅暴露了“玻尿酸女王”的危机,更折射出国货美妆行业的集体困境。

用德鲁克的管理哲学审视:“企业只有两件事——创新与营销。”而当下国货美妆的困局恰在于此:营销透支,创新缺位。赵燕的一封内部信,撕掉了化妆品行业的遮羞布。

创新还是营销?

“企业管理只有两件事——创新与营销。”——彼得·德鲁克

《管理》一书中,德鲁克进一步解释道,企业有且只有一个中心、一个出发点——顾客,企业是由顾客在购买产品或者服务时所满足的欲求界定的。

因此,一个企业要做的就是满足顾客的欲求,可能是顾客在看到满足这种欲求的方式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的,这种欲求也可能从来都不存在,直到有商业行为创造出这种欲求,以上商业行为创造出了顾客,而顾客反过来决定了企业是什么。

最后,企业满足顾客欲求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营销,即在现有市场上深入了解顾客,让产品或者服务适合他的需要,从而自己实现销售;另一种是创新,即在扩张经济中,通过提供更好的、更加经济的产品或服务,让客户满足。

然而,国货美妆的困局恰在于此:营销透支,创新缺位。

在过去十年国货美妆的增长叙事中,社交媒体和直播电商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国货美妆借二者以“低成本流量撬动数倍收入”的杠杆战术实现了弯道超车。其中,完美日记借小红书种草崛起,花西子凭借李佳琦直播间封神,韩束依靠短剧收入暴增,华熙生物旗下的润百颜、夸迪也通过抖音狂揽40%的GMV。

而当巨量的供给涌入直播间,市场上所谓的新产品们相似性极高,行业集体被推着正面“偏科”问题——营销费用率普遍超40%、研发投入却不足3%(国际巨头欧莱雅2023年研发占比3.6%)。

创新的长期缺位,使其供给产品的的边际收益骤降,流量杠杆效应消失殆尽。

当国货美妆企业们面临营销 or 创新的的选择,集体选择天平的一边时,就注定了营销与创新乘数效应的重构:少数派如巨子生物因创新被市场给予高估值;而此次强调“走到第一线”和“刮骨疗毒”的华熙生物则呼应了行业发展进程的一种必然。

触底、触底、再触底

企业往往被既有业务捆绑,难以为新的增长点分配资源。——克里斯·坦森

是甘于平庸?还是迎头赶上?这是华熙生物曾无数次面临的抉择,从外界看来的种种看似矛盾的动作,如今复盘而来竟如此合理,或许今天华熙生物整顿的决心,就是在那一次次“硬撑”中集聚而来的。

2023年4月的一个业绩会上,华熙生物创始人炮轰重组胶原的发言曾被市场反复回味,赵燕宣称“胶原蛋白在护肤品上只是个概念,因为吸收不了,胶原蛋白是没办法对正常皮肤起效的;而注射领域因为维持时间短,也不会被消费者所接受,尤其资本市场都觉得胶原蛋白今后存在什么替代,我觉得不可能。”

事实上,人前发言表现有多镇静,背后布局就透露出其有多惊慌:

在发言前一年的时间(2022年)里,华熙生物先收购了益尔康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正式进军胶原蛋白产业领域;随后,又发布了胶原蛋白产品,主要包括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水解胶原蛋白(肽)三款产品,针对性满足医疗、食品、再生医学等不同领域需求。

可惜的是,过去华熙生物在重组胶原领域的尝试很难说得上成功,2022年主营重组胶原的巨子生物收入增长52.32%到23.64亿元,而同期华熙生物相关收入占比不足5%,总收入更是同比下降4.45%至60.76亿元。

而今,华熙生物的市值已不及巅峰时刻的六分之一。

很显然,资本市场和华熙生物都清楚,重组胶原的猛烈攻势,是冲着在护肤和医美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透明质酸来的。毕竟,重组胶原当下强调的提纯数据,透明质酸在十多年前(2012年)就已经讲烂了,而提纯率达到99%后,作为引领者的华熙生物也很久没有讲出新的迭代故事了。

眼看重组胶原高楼起,眼看透明质酸势能消退,陷入创新困境的华熙生物开始在营销上下功夫。

2019年-2023年,华熙生物营销费用翻了五倍,营销费用率从27.65%增长至46.78%,期间曾一度接近50%。华熙生物的产品流连于范冰冰、薇娅、李佳琦直播间,业绩表现却在触底、触底、再触底:

2月底,华熙生物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0%;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下降72.27%,公司将业绩下滑归因于护肤品市场竞争激烈,功能性护肤业务发展不及预期上,顺带着透露还能更低——“2025 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有望触底”。

图源:华熙生物公众号

而产品复购率还没来得及在财报中展示,华熙生物的后院就先起了火,短期内的发展方向调整,造成了资源分配的迅速变化,引致一系列的内部问题。从之前枝繁繁事件中提及的职场霸凌、到我们看到内部信对腐败问题的言辞激扬,内斗不断加剧。

不止是华熙生物

如果大家的精力都耗费在捍卫利益上面,那么谁也不会有时间、资源或者意愿去充分开拓今天,更不用说去探索明天。

华熙生物的深度调整开始于两年前,2023年华熙生物重点调整组织架构,2024年梳理公司流程,期间伴随了大规模的管理人员变动。据青眼统计,2024年华熙生物就有多达6起管理人员职位的的变动,包括马守伟、王勇志、刘爱华、栾贻宏四位核心技术人员,以及财务总监栾依峥和夸迪主理人枝繁繁。

2025年初,推动透明质酸产业化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首席科学家郭学平,也从公司退休。如今,华熙生物将再次掀起的反腐行动,预计会迎来新一轮权力洗牌。

华熙生物内部出现的权利斗争,在美妆行业并不算个例。赵燕撕掉的,其实是整个化妆品行业的遮羞布。

国货老牌上海家化,国企改制背景下,掌舵人葛文耀亲自挑选引入中国平安,双方在股权激励、地产处置、品牌投资等方面矛盾频出,最终葛文耀无奈退休。

之后上海家化的职业经理人时代延续至今,谢文坚、张东方、潘秋生、林小海先后出任上海家化总裁。11年4次换帅,平均任期不足3年,每次更换话事人都意味着一次人员换血,但却始终没能扭转颓势。

早前,上美集团传出的AI革命下的裁员风暴,也预示着技术革新也预示着将直接冲击原有权力结构;还有近期发生的是美妆新势力博乐达品牌与代理商的权斗,连续3个月断货至影响运营,直至2月品牌退市,伤及品牌口碑。

……

公司创始人权威与职业经理人体系的冲突,资本运作与短期业绩的矛盾,抑或是技术革新与传统部门的资源争夺,都在美妆这个迅速崛起的行业中不断发生。历史从不重复,但总在押韵,这些看似不同的矛盾,所折射的都是企业面临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抉择。

正如刘慈欣在《三体》中警示的那样:“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华熙生物给我们的启示是:越是在企业成功之时,越是认真思考“我们的企业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重要时刻。

只有童话故事才会以这样一句话结尾:“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是拥抱直播间GMV,还是拆解实验室里的分子式”的疑问,本该伴随着美妆企业整个生命周期。

本文系作者 卿照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25-03-23 22:46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正通过构建“耐心资本”生态支持科创发展

2025-03-23 22:22

高通总裁安蒙谈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正在变得更小、更有能力

2025-03-23 21:52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稳步深化互联互通,积极开拓中东等地区的新资金来源

2025-03-23 21:25

上海贝岭:部分高管拟合计减持不超13.4万股公司股份

2025-03-23 21:19

富佳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6.57万股公司股份

2025-03-23 20:59

亚光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025-03-23 20:51

中国贸促会会长会见苹果公司CEO库克

2025-03-23 20:49

四川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千禾味业产品抽查23批次,均符合国家标准

2025-03-23 20:27

马克·古尔曼:苹果公司致力于为手表添加摄像头

2025-03-23 20:10

3月23日新闻联播速览22条

2025-03-23 19:54

海利生物:股东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2025-03-23 19:46

自由现金流主题基金申报数量已达36只

2025-03-23 19:46

小米在日本开设首家门店

2025-03-23 19:04

和达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025-03-23 18:57

美国参议员现身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5-03-23 18:15

朱民:从中国国内产业链延伸的全球产业链开始初步展现,稳定全球产业链

2025-03-23 17:55

蔡昉:农村养老难需靠尽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别等措施来解决

2025-03-23 17:27

本周新增爱购控股1家境外上市备案企业

2025-03-23 17:27

本周新增名瑞智能、胜华波电器等4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

2025-03-23 17:17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金融机构需从资金中介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