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实施方案》明确五大类中长期资金,较此前表述剔除了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根据定义,2023年末,我国保险资金28.16万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7.82万亿、权益类公募基金6.29万亿、企业年金基金3.15万亿、社保基金2.6万亿、职业年金基金2.56万亿,中长期资金规模总和为45万亿元。
2.保险资金扮演核心角色,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或为A股新增0.85万亿规模的长期资金。
科股宝梳理金融监管总局数据发现,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保险资金持仓权益资产(财产险+人身险,约占险资总规模95%)规模共计4.11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3.24%。纵览近10个季度的数据,保险资金投资权益市场占比虽处于稳定状态,均值为13.1%,尚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和空间。
3.根据测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对应权益配置规模上限分别为0.69、1.24、0.78万亿元;社保基金权益配置上限可达1.04万亿元。
4.2024年末,公募基金持有股票总市值5.9万亿,每年增长10%对应0.59万亿增量资金。
5.ETF成为推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ETF指数基金具备风险分散、持仓透明、风格稳定等多种特点,股票型ETF规模近年来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以来,ETF规模超3.7万亿元、数量合计1068只,其中股票型ETF规模和数量占比均在80%左右。
6.在支持多元化配置方式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允许公募基金、险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定增发行日统计,年内共有23家公募机构参与到88家A股上市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286.97亿元。按12月31日收盘价统计,这些参与定增的公募机构合计浮盈金额达57.18亿元,浮盈比例近20%。
本文作者|曹倩,首发于科股宝,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文共计3391字,具体解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