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西到欧陆,比亚迪的多维攻略

站在2025年的起点上,比亚迪的海外征程已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25年1月,当全球车企还在消化新年假期综合征时,比亚迪却突然甩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单月出口6.63万辆新能源汽车,首次超越奇瑞,登顶中国汽车出口榜首。

这一数据不仅同比暴增83.4%,更占当月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总量近一半,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5辆比亚迪新车驶出中国港口,这个速度仿佛有人给比亚迪按下了“快进键”。

短短几年时间里,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海外销量成倍增长,既有技术实力与产能布局的功劳,也免不了行业高速发展的“红利”加持。

毕竟,数字虽然耀眼,但大规模出口背后也可能面临本土化服务不足、售后体系薄弱等挑战。比亚迪能否在各个市场扎下深根,不仅要靠前期声量,更要看后续的用户口碑与品牌建设,面对全球不同地区的竞争和需求差异,比亚迪还能持续“快进”吗?

“章鱼式”出海扩张

如果把传统车企比作大象,特斯拉是猎豹,那比亚迪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深海章鱼——八条触手同时发力,伸向了全球六大洲,包括东南亚、欧洲、拉美等地区,可见比亚迪出海的野心并不小,仿佛要把“全球车企”的招牌刻在自己名字上。

众所周知,全球不同地区市场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汽车产业又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想要在每个市场都扎根下来,核心思路在于因地制宜,比亚迪需要做好每个市场差异化的本土化策略。

拉美市场方面,巴西和哥伦比亚表现突出。比亚迪凭借328.22%的增速在巴西赢得“2024年增长最快品牌”称号,宋Pro和海鸥等车型成为市场销冠。在哥伦比亚,元UP车型登顶销量榜,成为最畅销的电动品牌。欧洲市场竞争激烈,但比亚迪通过在德国、挪威和英国等核心市场快速布局稳固了地位,其中比亚迪唐在挪威连续三个月蝉联中大型SUV销量冠军,超越了沃尔沃XC90。

东南亚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市场。在泰国,比亚迪不仅销量攀升,还建厂生产;在新加坡,比亚迪纯电出租车成为了城市新风景;另外在马来西亚和印尼,比亚迪也正在快马加鞭建立销售网络,总之就是全面扎根当地市场。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袁文博曾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目前在新能源推广和技术迭代方面明显领先于欧美和日韩车企,如果能在海外当地市场占到20%到30%的份额,加上海外对中国品牌的认可,中国企业将在海外拥有较为稳固的竞争地位。

从拉美到欧洲,从东南亚到中东,比亚迪的出海战略就像一部精彩绝伦的大片——技术、市场、品牌全线开花,不仅让传统欧美豪车开始担心“被掐脖子”,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一股全新的“东方力量”。

自主品牌集体“出差”:比亚迪的破局密码

比亚迪的出海并不是孤注一掷,它所反映的是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集体走出去的自信,从奇瑞、吉利到蔚来、理想等新兴力量,汽车品牌的“出海”浪潮正席卷全球。

而这背后,反映的是全球汽车市场结构的变化。长期以来,许多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存在偏见,认为“中国制造”代表的是低质与廉价,此外,全球各地的法规、文化和消费习惯的差异,也成为了中国品牌“出海”的一大挑战。

但如今,中国品牌已不再是配角,而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中国车企的崛起,也不再依赖低价竞争,而是凭借技术和品质赢得尊重,就像当年的日系车一样,中国车正在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

过去10年,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数量已经从2015年76万辆,增长到了2024年的641万辆,其中2023年实现了491万的出海总量,首次超越日本,如今已连续两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作为其中重要的代表,比亚迪凭借其独到的战略眼光与执行力,采取了“技术+本土化”双轮驱动的策略,提前布局全球生产基地,并与当地经销商深度合作,迅速打通了渠道,逐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在国际汽车论坛和社交平台上,海外网友热议比亚迪产品。英国一位车主表示,比亚迪车辆性价比高,续航和智能配置超越同级。德国媒体DW(德国之声)在对比亚迪 ATTO 3的评测中,也赞赏其大尺寸中控旋转屏幕和独特的内饰设计,认为这些配置在其他车型中少见。这些海外声音为比亚迪的转型提供了直接的用户验证,进一步印证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此外,比亚迪还注重在产品线上做出灵活调整。比如在拉美市场推出了符合当地需求的小型电动汽车——海鸥,它既符合当地消费者的价格诉求,又具备了强劲的续航和智能化配置。

与此同时,比亚迪并不满足于只做“平民车”的定位,它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智能化配置,积极向高端市场进军,重新定义了“中国车”的高端形象。比如,比亚迪海豹(BYD Seal)在欧洲市场的起售价要比宝马3系还要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专家指出,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加速全球化布局,既体现在产品出口量增长,也表现在技术标准输出和本地化生产能力的提升上。

正是凭借这种“技术+本土化”的策略,让比亚迪突破了技术和文化的壁垒。而比亚迪的成功也反映着中国车企的出海战略向更深层次进发,正在逐步从单纯的产品出口转向全产业链布局,涵盖了海外建厂、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及售后服务体系等环节。

从“电动化”到“智能化”:比亚迪的二次革命

如果说以前比亚迪的扩张更多的是依靠电动化,那么如今比亚迪则是“电动+智能”双管齐下。

2025年初,比亚迪重磅发布的“全民智驾”战略,将天神之眼高阶智驾下放到7万元级车型,瞬间引爆了智能驾驶领域的讨论。想象一下,当你的汽车不再是冰冷的钢铁,而是拥有了一双“慧眼”,能自动识别路况、判断交通信号,甚至在复杂城市中自如穿行,那种感觉就如同科幻电影中的智能机器人,既神秘又令人兴奋。

“天神之眼”的背后,是比亚迪多年技术积累的结晶。而支撑这一系统的,正是那套被称为“璇玑架构”的超级大脑。璇玑架构搭载了性能怪兽级AI芯片,能够同时处理来自几十个传感器的数据流,进行实时分析和决策,将AI大模型、多传感器融合与车云一体控制完美整合,实现了整车智能的“全局最优解”。

在这一过程中,比亚迪不仅仅满足于为车辆装上高科技配置,而是从根本上重塑了整车的智能生态。通过不断的OTA升级,确保每一辆车都能不断进化。

说白了,比亚迪的智能化远不止于智能驾驶这一单点突破,也不只是“给车加点软件”,而是围绕整车智能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制造四大维度,打造出一整套全局智能生态。

从“天神之眼”到璇玑架构,体现的是比亚迪多年来技术研发的累积与突破,也是比亚迪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在今后的全球市场,智能化将不再是某个品牌的“黑科技”,而是汽车行业的“新常态”,而比亚迪,正在成为这场智能化浪潮的引领者。

双轮驱动的新征程

纵观过去几年比亚迪的极速扩张,它最大的成功秘诀在于深度融合了电动化和智能化,实现了1+1>2的效果。

电动化平台为智能化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和灵活的架构设计;智能化则为电动车提供了更高效的能源管理和更优质的用户体验。这种深度融合,就像水与面粉混合后产生的“化学反应”,创造出了全新的产品形态,而想要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在研发领域的投入超过30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小规模城市的年财政收入。智能化领域,比亚迪组建了5000+人的研发军团,包含了算法专家、软件工程师、硬件设计师等各领域尖兵。这种“不惜血本”的真金白银投入,为比亚迪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后盾。

未来3-5年,比亚迪将全面发力智能化,推出更多搭载天神之眼和璇玑架构的车型,覆盖全价格段,从10万级到50万级,让智能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站在2025年的起点上,比亚迪的海外征程已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电动化曾是它的出海“敲门砖”,而如今,智能化则成为它的“王牌武器”。这一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不仅让比亚迪在全球市场上一路过关斩将,更让它成为全球交通革命的规则制定者。

6.63万辆新能源汽车单月出口量是个新的起点,到2027年,比亚迪的海外销量目标是突破100万辆,全球销量超过500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十强”车企。

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黄靖认为“比亚迪不仅是中国的比亚迪,更是世界的比亚迪。”黄靖强调,比亚迪正将整条产业链和供应链向海外延伸,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全球化转型,也体现了中国产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实际作用。

就像丰田、大众一样,比亚迪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从“中国品牌”到“国际品牌”的蜕变,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品牌完全有能力在全球舞台上与百年老店同台竞技。(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玉鹏)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璇玑架构听起来很牛,但实际体验咋样?

    回复 2月26日 · via pc
  • 巴西、挪威都卖疯了,国产车扬眉吐气啊!

    回复 2月26日 · via android
  • 国产车集体出海,以后满大街都是比亚迪、蔚来!

    回复 2月26日 · via android
  • 比亚迪股价又要起飞了吧?股民要赚翻了!

    回复 2月26日 · via pc
  • 海外建厂会不会被当地工会搞?小心重蹈覆辙!

    回复 2月26日 · via android
  • 全民智驾真能普及?7万车配高阶智驾,想想就香!

    回复 2月26日 · via pc
  • 章鱼式出海?比亚迪这是要把触手伸到全球每个角落啊!

    回复 2月26日 · via android
  • 出口数据暴增83%,这增速太恐怖了!

    回复 2月26日 · via h5
  • 比亚迪研发投入300亿,这才是国产车该有的样子!

    回复 2月26日 · via iphone
  • 智能化下放到7万车型?国产车现在这么卷了吗?

    回复 2月26日 · via android
更多评论

快报

更多

2025-03-23 22:46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正通过构建“耐心资本”生态支持科创发展

2025-03-23 22:22

高通总裁安蒙谈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正在变得更小、更有能力

2025-03-23 21:52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稳步深化互联互通,积极开拓中东等地区的新资金来源

2025-03-23 21:25

上海贝岭:部分高管拟合计减持不超13.4万股公司股份

2025-03-23 21:19

富佳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6.57万股公司股份

2025-03-23 20:59

亚光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025-03-23 20:51

中国贸促会会长会见苹果公司CEO库克

2025-03-23 20:49

四川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千禾味业产品抽查23批次,均符合国家标准

2025-03-23 20:27

马克·古尔曼:苹果公司致力于为手表添加摄像头

2025-03-23 20:10

3月23日新闻联播速览22条

2025-03-23 19:54

海利生物:股东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2025-03-23 19:46

自由现金流主题基金申报数量已达36只

2025-03-23 19:46

小米在日本开设首家门店

2025-03-23 19:04

和达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2025-03-23 18:57

美国参议员现身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5-03-23 18:15

朱民:从中国国内产业链延伸的全球产业链开始初步展现,稳定全球产业链

2025-03-23 17:55

蔡昉:农村养老难需靠尽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别等措施来解决

2025-03-23 17:27

本周新增爱购控股1家境外上市备案企业

2025-03-23 17:27

本周新增名瑞智能、胜华波电器等4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

2025-03-23 17:17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金融机构需从资金中介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

18

扫描下载App